① 電影《心迷宮》:巧合皆為宿命,偶然亦是必然
世界上存在著太多的巧合,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誰又能真的做到瞞天過海呢?多米諾骨牌一經推倒,便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巧合也一樣,說又能保證自己所做的事不會被人發現呢。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人性是這個世界上最讓人窺探不得的東西,一旦深入,你會發現他遠比你想像的可怕許多。人性就像一座迷宮一樣,一旦有了不能說的秘密後,內心就會變得煎熬,只有深陷其中的人才能體會出來。
忻鈺坤作為80後新生代導演,對於電影有著自己強烈的個人風格,是內地少有的創作型電影導演,在國內電影市場被商業電影和"票房大賣"的聲音所充斥、裹挾的局面當中,忻鈺坤更注重如何講好故事和保護自己的創作空間。他並非脫離市場,反而在迎合市場的前提下加入了自己的創作風格,《心迷宮》作為忻鈺坤導演的第一部處女作,僅用了200萬左右的"微成本"就贏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了2015年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票房也依靠口碑逐漸上升,對於自己的電影處女作來說無疑是成功的。因為處女作的成功,忻鈺坤也被標上了"小成本,高票房"的標簽,要知道在華語電影中,上一個被能做到這種要求的,還是寧浩導演的《瘋狂的石頭》這也是他的處女作,兩人雖然都是黑色電影,但不同的是, 忻鈺坤導演更注重懸疑和 社會 現象的結合,而寧浩導演則是以"笑中帶哭"的方式將電影呈現給觀眾。
忻鈺坤的電影大多是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通過揭露現實生活中的醜陋現象,來展現人性中的惡,促使我們對當下的 社會 生活和人性加以思考。 《心迷宮》一經上映便驚艷了整個華語電影圈,在他圈定的農村小天地中,勾勒出一段反烏托邦的黑色寓言,雖然攝影質感粗糙,但在質朴寫實的鏡頭之下,融入了忻鈺坤導演獨特的象徵性符號語言,形成了他獨具魅力的個人表現風格,展現了自己對中國現實生活問題的思考和對人性慾望的探討。忻鈺坤不同於其他年輕的電影導演,他不驕不躁,甚至希望通過電影來為現實生活做註解,但電影終歸不能改變現實,只能將自己所看所想通過電影表達出來,直擊人心就好。
導演忻鈺坤採用非線性的敘事方式,利用倒敘、插敘等方式來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反烏托邦的故事,劇情看似復雜實則很簡單,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發生在不同人身上的事,利用巧合將這些人物故事串聯起來,結尾既是開頭,但開頭卻是中間故事,很好的將觀眾的胃口吊了起來。 導演很好的將觀眾帶入到復雜的敘事當中,讓觀眾參與破案,隨著棺材的一次次誤領,觀眾的參與感更強,但導演很快就將兇手和棺材中的人公之於眾,目的不是為了破案,而是要讓觀眾清楚的看到,人性在這個時候有多麼的脆弱不堪,謊言一旦開始,便要用無數的謊去圓它,謊言就像球一樣,只會越滾越大。
影片分為三部分,每一部分都講述了其中單個人的故事,等講下一段故事時,則會用黑幕停頓幾秒進行轉場,三段故事齊頭並進,最終匯集到一口棺材上,總的來說,就像是" 一口棺材引發的血案 "一般。故事的結尾導演才告訴我們一切事件的前因後果,肖宗耀因為黃歡的電話回了家,而黃歡則是因為閨蜜的勸告叫他回家,而閨蜜和她媽媽在寺廟門口遇見了白虎,白虎祭拜完後,肖宗耀的母親就來為肖宗耀求平安福,這是事件的前因, 巧合之後又是巧合,將所有的人物都串聯起來,雪崩之後,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很多人在看完電影之後,會對片中的時間線索不解,覺得時間跨度很大,但其實也不過是五天四夜的故事,只要將前因後果串起來便能看懂故事情節。故事雖然看似簡單,但巧就巧在導演設置的一次又一次的巧合,每個故事相互平行又環環相扣,站在上帝視角的我們直到結局時才明白事件的真相,大呼過癮。 而這扣人心弦的節奏感和懸疑感,要歸功於非線性的敘事結構,影片通過非線性敘事的方式,將一樁離奇的案件通過不同人的不同視角來呈現,最終拼湊出完整的真相,真相背後又蘊含著深刻的哲思。
《心迷宮》相較於其他文藝電影來說,能夠分析的鏡頭並不是很多,它更側重於故事和主題,但並不是沒有,一些鏡頭加上故事情節給我們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開頭第一幕是麗琴拿著香在祭拜,導演運用的是一個俯視鏡頭, 一般來說,俯視鏡頭可以使人物變得渺小,卑微,正面拍攝俯視鏡頭給人一種上帝視角,俯瞰眾生的感覺。 故事的結尾也是一個正面拍攝的俯視鏡頭,除了鏡頭上的前後呼應,使影片更完整之外,還有他們都是拍攝的祭拜,從佛的視角去看,給人一種佛看眾生的感覺。影片中還有幾處使用了俯視鏡頭,讓我們很好的通過上帝的視角,看到每個人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黑暗"。麗琴在告訴王寶山自己想要殺死陳自力時,導演採用的是俯視特寫鏡頭,除了這一處,還有王寶山在給麗琴回電話時,也是一個俯視特寫鏡頭,在這里俯視鏡頭難以讓人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但卻采是一個特寫鏡頭,給人一種想要隱藏的感覺,表現了人物內心的壓抑,除了這一點, 之前說過,俯視鏡頭還可以表現上帝視角,每個人都是上帝,每個人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看著他們,看著人性的黑暗。
棺材再一次被退回,被放置在村委會的院子里,這個鏡頭導演並沒有單獨去拍攝棺材,而是將棺材放置在前景,人物放置在後景,一般前景大,後景小,棺材占據了畫面的一大半,人物就顯得很擁擠,營造出一種壓抑的感覺,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人物內心的擁堵,謊言的種子存在心底,無論如何都沒辦法拔除。 影片快結束時,白虎的哥哥拿著棺材走過,三組淡入淡出的鏡頭讓我們看到每個人所呈現的狀態,肖宗耀的不解,大壯的不舍,讓我們看到人物復雜的內心活動。
整部影片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肖宗耀和他的父親在棺材前相互看著對方的鏡頭,一個全景讓我們看到了三者之間的關系,對稱式的鏡頭讓我們看到兩人和這個棺材之間的相互糾纏。也更體現出無論有沒有殺人,只要違法了兩人便處於同樣的地位。在這個片段中,肖宗耀和他的父親相互看著對方,兩組特寫鏡頭,人物處於邊緣,給人一種窮途末路的感覺,很壓抑,沒有任何希望,這個鏡頭其實可以有兩種看法,一種是為了父子倆投案自首做鋪墊,另一種則是像一根刺一樣,無論結尾有沒有投案自首,這根刺會永遠放在他們心底。人一旦有了不能說的秘密之後,內心就會變得煎熬,這種感覺會伴隨一生。
鏡頭是電影中最直觀的一種表現形式,透過鏡頭我們可以看到人最深處的想法,人都是自私的,沒有人真的會為了其他人做損害自己利益的事,就像肖宗耀的父親,為了自己的孩子焚屍,因為沒有人認領屍體,於是將屍體埋藏在自家的豬圈裡,通過這一個鏡頭,就讓我們看到了秘密可以被埋藏,但心事就像被放在自家豬圈的屍體一樣無法安放。
人們常說" 心安之處便是家 ",可家在這部電影中究竟是什麼意義呢,或者說,在這樣的環境下,家對於自己而言是否還是遮風擋雨的地方。白虎在這部電影中,相較於其他人而言是無辜的,畢竟天大地大人命最大,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去決定一個人的生死,但他也算是咎由自取吧,如果不是因為自己的貪念,又怎麼會斷送自己的生命呢。
影片中幾次出現黑猩猩的紀錄片,一方面起到情節的過渡,讓觀眾不至於看的很混亂,另一方面猩猩和人差不多,猩猩的所有形態全部暴露在人們眼中,而電影中的人也像猩猩一樣,所作所為全部暴露在觀眾眼中,甚至都沒有瞞過"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村長。
影片中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物件就是獎章,獎章代表著一個人的榮譽,當肖宗耀將父親的獎章拿走時,就為之後的父親焚屍作了鋪墊,他的所作所為配不上這枚獎章。而黃歡將獎章藏起來,一方面是不想離開父母身邊,所以他盡力勸肖宗耀自首,還有一方面是這枚獎章一旦落入別人手中,肖宗耀和他的父親都難逃干係,自首和被抓是兩種概念。
最後將獎章埋在地下,埋葬的不僅僅的榮譽,還有曾經,曾經的父子兩人因為工作變得"六親不認",現在的兩人,因為這件事反而變得很親密。影片雖然注重故事情節,但細節方面還是不容小覷的,開頭提到的有人死於燒山,這為之後的焚屍作了鋪墊。還有村長收獎章這個片段,獎章代表身為村長的責任和榮譽,將獎章收了起來,現在開始他的所作所為和責任毫無關系,他也配不上這枚獎章。還有白虎的死,按理說一個年輕男子推一下不至於死,但根據之後流鼻血的情節我們知道,他的身體並不好,前後情節的串聯,讓我們清楚完整的看到了整個故事。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這一點都不假,細節的堆砌讓我們看懂了最深處的內核。這個小村莊就是整個 社會 的縮影,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甚至不惜一切代價去鑽法律的空子,可即便如此,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終有一天會真相大白,即使苟活了很長時間,但內心的煎熬依舊會折磨著你。除了"殺人償命"這一點,還有就是中國式的教育,以為自己給孩子的便是最好的,完全不會考慮孩子的喜好。村長為了兒子可以多回家看看,私自攪黃了他的工作,這就跟現在很多家長一樣,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做著做傷害孩子,傷害感情的事。
不是自己覺得好便是最好的,人活一世,難得有一個自己喜歡做的事,身為家長,除了支持孩子之外,就是成為他身後的動力,而不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願要求孩子。 你認為好的不一定是孩子喜歡的。但這種情況也是可以理解的,喜好有時候並不能成為自己吃飯的"鐵飯碗",這個 社會 很現實,你沒有錢寸步難行,很少有人能夠將自己的喜好變成賺錢的利器,所以,父母為孩子好的心還是能夠理解,只是還是的用對方法。 不能一味的打擊,年輕人就該去闖,只有闖過才知道自己究竟適不適合,只有闖過才不後悔,不要試圖去剪掉孩子的羽翼,讓他自己先飛,實在堅持不住還有家。
整部影片通過巧合,想表達的是人性的丑惡和命運的荒誕之間的角逐,以及人試圖想要去操縱命運,到頭來卻發現無濟於事,不同於一般的改變命運的故事,影片則是從殺人這方面著手的,陰差陽錯,最終卻在命運的荒誕之下弄假成真,人性試圖操縱命運,為自己的利益所屈服,最後卻發現漏洞百出。 每個人心底都藏著秘密,或是自己的,或是他人的,秘密放在自己心底藏一輩子最終揪心的是自己,秘密一旦被發現,雖然結果不盡如人意,但好歹自己不會再受到煎熬。 就像電影中的台詞一般" 有些事放在他心裡,像石頭一樣,壓他一輩子,他一輩子就會對你好,你要是問出來了,那塊石頭就搬到了你的心裡 ",秘密也一樣,一旦說出來就不是秘密了。
電影中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故事,每個人也都有每個人的小心思。"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村長,一輩子兢兢業業,為每個村民盡心盡力,可最後卻發現,因為自己的私心,殺了"兩人",雖然自己都不是最直接的兇手,但一個是因為自己的包庇,導致無法"入土為安",另一個則是因為接自己的電話掉下山崖,雖然沒殺人,最後卻間接的害死了人,他是整部影片中離真相最近的人,他的"糊塗"使得"家破人亡"。兒子肖宗耀,身為罪魁禍首的肖宗耀,失手殺人後帶著黃歡逃跑,如果不是因為父親,恐怕早就被抓住了,他的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雖然殺人後跑走了,但最後過不了良心那一關回家打算自首,從這方面可以看出他並非是一個沒心沒肺的人,害怕父親受到牽連,害怕黃歡受到牽連,一個人回了家。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座迷宮,就如同黑暗森林法則裡面的猜疑鏈,看似毫無關聯,實則每個人都被牢牢的聯系在了一起。
因為失手殺人被父親看到的肖宗耀,村長焚屍時被王寶山看到,王寶山去找麗琴被大壯看到,大壯在不知道真相的前提下給了黃歡父親錯誤的信息,導致王寶山對他的妻子愧疚一輩子,還有誤以為陳自力死了的大壯,在看到陳自力時,下意識的反應除了驚恐之外,還有想讓他徹底消失,雖然沒有忍心動手,但這不也說明了他最真實的內心么。
故事將所有人都串在了一起,每個人都想擺脫危害到自己利益的命運,麗琴為了擺脫陳自力,不管陳自力有沒有死亡,都將屍體當成陳自力,大壯為了得到麗琴的好感,動了殺心,黃歡為了回家將獎章藏了起來,肖宗耀為了避免黃歡回家拿走她的手機,最無辜也最可恨的白虎,因為貪念斷了自己的一生。每個人都有自己所為的事情,沒有人會做吃力不討好的事兒。人心是最讓人難以琢磨的,就像現在這個 社會 ,人和人之間相處,你不知道對方是人是鬼,說不定一不留神就會被他出賣,人都是很現實的,誰都不會去做有損自己利益的事。
說回影片,影片剛開始時便定下了基調,那便是醜陋,"污穢不堪"的言語、行為動作,無一不散發著醜陋的"氣味"。無論男女,這種醜陋已經是中國式日常化的醜陋了,是那種我們不想看,不想回想的醜陋。有人說,最能看清中國的不是大城市,而是小鄉村,在這里沒有所謂的淳樸,更多的則是家長里短。伴隨著醜陋的基調,謊言填充完整部影片,我們都很嚮往烏托邦的世界,可這個 社會 上怎麼可能會出現烏托邦,我們嚮往真相,可這個世界的運轉是建立在謊言的基礎上的,這是一個殘忍的現實世界。
影片中的謊言並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謊言,只是這個謊言像球一樣,滾來滾去,從每個人的身邊滾過,最終成為了一顆足以擊穿生活的子彈。 看到結尾,再返回到開頭,就會明白什麼才是真的世事無常,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最後一塊牌最終倒向的是第一塊,在這個無處可逃的圓中,每個人都是輸家。
看似無關緊要的巧合,實則最能擊潰人心,因為你不知道這一幕是否會被人發現,假亦真時真亦假,每個人都被圍困在生活這個迷宮里,想走出去卻發現自己越走越遠,想要用自己的力量改變命運,到頭來卻發現自己已經迷失在這個迷宮中,在這里,有人是為了自保,而有人則是為了保護別人, 當真相被火焚燒時,有人選擇覺醒,而有人選擇沉默,無論如何,他們都被困在這個迷宮中,無處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