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視聽語言解析|電影中的聲音分類與畫面關系
電影中的聲音可以分為三類:人聲、音樂、音響;那麼,不同的聲音分類有著不同的表意功能。
一、人聲
人聲又分為三類:
①對白
電影對白就是電影中演員說的話。作用就是讓觀眾更加清楚的知識演員在干什麼,說什麼,電影中的經典台詞對白,不但可以刻畫人物性格交代人物關系,還可以幫助表達電影主題,比如《我不是葯神》中的那句經典台詞,就很好地把人的困境表現出來。
在轟炸的時候,他覺得痛快淋漓,在直升機里用最大的音量播放《尼伯龍根環》,那是一部氣勢恢宏高亢激昂的格局,但是在下面房屋被毀,村民倉皇逃離的情急對比起來,又是顯得那麼殘忍和悲壯,這段音樂聲畫對立的方式是對人性殘忍的揭示,也是對戰爭的控訴。
❷ 電影中的聲畫關系有四種類型是啥
有三種,分別是:聲畫統一、聲畫並行和聲畫對立。
1、聲畫統一
聲畫統一,就是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協調統一,語言、音樂、音響各聲音元素在基本內容、時代色彩、環境特徵、人物情緒上與畫面風格基本統一。
2、聲畫並行
聲畫並行是指聲音和畫面在兩條線上並行發展,二者之間若即若離,表面游離,實質上是貌離而神合,通過聲畫並行調動觀眾的聯想,去理解聲畫結合之後的新的意義。
許多介紹先進人物事跡的專題節目,某一段解說詞是對人物幾十年來成長歷程追述,而畫面是表現「現在時」的人物工作、學習、生活的場面,使觀眾產生聯想。
3、聲畫對立
聲畫對立是指聲音與畫面是在相反、對立的關系中,通過對立雙方的反襯作用,表現出更為深刻的思想意義,收到更加感人的藝術效果。
電影中聲音與畫面關系的發展:
傳統的電影聲音觀念是聲音的「從屬意識」。認為有聲電影只是無聲電影的簡單的延續,因而電影仍舊是「視覺藝術」。
所以應當是「視覺為主、聲音為輔」,聲音單方面為畫面服務,被用來補充、說明、豐富和擴展畫面的內容與涵義,並無論聲音顯示出如何的表現力,也只能以畫面的附庸而存在。這一觀點最典型的標准用語即是聲音主要是:「烘托畫面氣氛」。總之,聲音從屬於畫面。
而當代電影聲音觀念,則是聲音與畫面並行的綜合意識。即認為有聲電影不是無聲電影的簡單延續,它是另外一種獨立的藝術,它屬於「視聽藝術」,應當聲畫並重。
認為電影的銀幕空間、銀幕形象是聲音與畫面共同構築的藝術綜合體,聲音與畫面是兩個互為依存、共同構築的藝術序列。
如陳凱歌的影片《和你在一起》中的王志文飾演的老師給小春上最後一刻的片段和影片最後的車站相遇片段。其中在最後一課片段中,衣著整潔的老師坐在琴旁為小春伴奏,兩個人沉浸在樂曲中。
配合著音樂,觀眾看到了兩人即將分離的不舍、老師對小春的愛和小春在音樂道路上的潛力和希望。
在影片最後車站相遇的片段中,小春因為領悟到父愛的珍貴在火車站大廳里激動地拉響了小提琴。帶有感恩色彩的琴聲配合小春帶著淚水的臉以及眾人激動的表情共同把影片推向高潮。
在紀錄片中,聲畫同步可以體現真實感(聲畫同期錄制)。這樣的例子很多,如《神奇的地球》中播出過的《最後的蒸汽機火車》。
本片講述的是當地最後一列蒸汽機火車即將退役時最後一天的紀錄。用膠片拍出的畫面帶著與眾不同的溫暖的褐色調子,頗具老照片的情調。進站時火車周圍包裹的濃濃的白色水蒸氣和蒸汽機火車特有的轟鳴聲讓觀眾倍感真實。
如今電影中的聲音在影視藝術作品中,有時甚至超過畫面的重要性成為影視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電影聲、畫之關系,越來越出現變化無窮的境界,新的聲畫語言組合方式也因而不斷被電影藝術家們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