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那些闹洞房的尴尬事
那些闹洞房的尴尬事
导语:闹洞房,又称闹房、闹新房、耍新娘、戏妇、玩新人,是中国结婚习俗的一种形式,亲戚朋友可拥入新房,喜笑逗乐,其招数千奇百怪。闹洞房不但喜家高兴,闹洞房的亲朋好友,也乐得借机喧腾一番,使出各类新招数,让新郎新娘“坐困愁城”哭笑不得。
说到闹洞房,我们经常看见某些地方因为闹得太过火,把新娘和伴娘侮辱得够呛,最后竟闹出悲剧的事情。不过我们翻古代的书会发现,其实古人闹洞房也是这么疯狂的。现在一些地方的做法,不过是延续了几百年的传统而已。
专家考证最早的讲闹洞房的诗歌是《诗经·唐风·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这首诗的内容是男女两组在新婚男女面前唱和打趣闹洞房的唱词。大致的意思是:良辰美景,夫妻合欢好痛快。
再往后,关于闹洞房的记载就更多了。比如江苏淮安,闹洞房的时候把来宾分为儿童和成年两组,结婚之家请能说会道的人专门主持闹洞房仪式,小孩子主要是负责唱“闹房歌”,歌词中都是些讲男女的事情,大庭广众之下真是不堪入耳。成年组主要是针对新娘,哎呀新娘很美啊,身材很好啊,直接对新娘的身体评论起来,“任意调笑”,一般男家都会听之任之,无可奈何,有的地方甚至有越闹得欢越受男家欢迎的情况。福建也有些地方,男方请六名美少年前往迎亲,称之为“替新郎”,女方则请数名女伴,叫做“新阿姨”。新婚之夜,替新郎与新阿姨们聚齐欢饮,互相开黄色玩笑,动手动脚。
在16世纪的欧洲,也有闹洞房的习俗。一个叫做玛丽的10岁英国公主,和她14岁的丈夫奥兰奇亲王结婚。当天晚上,公主在床上等待她的新郎,而围观的群众层层叠叠,“新娘的父亲查理一世努力了好一阵,才领着他的新女婿突破重围”。新郎在众目睽睽之下,给了公主三个吻,再规规矩矩地躺在她身边三刻钟。
在19世纪初,当着大家的面把新娘脱光还是非常social的一件事。男司仪会拉下新娘的吊袜带,绑在自己的帽子上;而女司仪则会把新娘带进房领上床。新娘和新郎坐在床脚,把袜子往后丢过头,就像今天我们在婚礼上看到的抛花束一样。
在一切都讲礼法的古代,结婚这么隆重的事情,怎么会允许那么粗俗的闹洞房环节呢?值得注意的是,各地的闹房习俗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人们的话题与行为,都与性有关,闹房的动作、歌词都有很多性的意味。最典型的如湖南衡州闹房,除了命令新郎新娘作一些类似男女交欢的动作之外,还请出村中最滑稽的人扮演堂官,这堂官把脸用墨汁涂黑,扮成丑角,礼服有荷叶,朝珠用算盘珠代替,大帽子顶上用红萝卜和大蒜做成顶戴花翎,旁边还站立着一班差役。一声令下,把新郎新娘和公公婆婆四人带上堂来跪下,堂官下令公婆二人当众教新人以房术,就是要讲明男女结婚要怎样啪啪啪。
公婆二人讲完,还要叫两位新人复述一遍,如不听从,甚至可以用鞭子动刑。当地有时还在结婚之期请一两位容貌出众的“伴娘”、“喜娘”之类,吸引人们的注意,任来客随意调笑,甚至直接发生性关系。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当然是极不文明、不雅观的。但闹房实际上是古人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男性由于接触社会,性教育往往于自然而然之中完成,而对于女性就不那么容易了。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原则下,很多女孩子到了要结婚的年龄,对性的问题仍然所知甚少,甚至一无所知。这种情况下,临近结婚的`日子,在新娘这边,其母亲就要对她进行性问题的说明了;在新郎这边,由其父来承担这项任务。
但在那个年代,即使是父母,有些话也不好启齿的。于是就有了两种方式,一种是用“压箱底”的图画或雕刻、实物来对性事作说明,近年在江浙等地发现了不少此类实物,还有的人家藏有所谓“春宫画”,也是起这个作用的。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闹房”来解决了,旧时男女结婚之前往往连面也没见过,通过这种无所顾忌的“闹房”,使两个新人在入洞房之前,先多少有些熟悉。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一闹,来加强进行性的说明与教育了。
然而,时代在发生变化。到了19世纪末期的欧洲,英国人已经习惯了家家户户把卧室门关起来过小日子了。谁要再想闹洞房,显然是不合时宜的非分之想。不过,直到今天我们中国的很多地方,闹洞房的习俗依然存在,甚至变得越来越荒唐、越来越色情化。
其实现在人们接受性教育的手段已经非常多样化了,根本就不太用得着通过闹洞房的形式来进行教育。而这种习俗能够流传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在农村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可是这种动辄把新娘伴娘脱光污辱的乌七八糟的民俗,简直就是性骚扰和性暴力,难道不应该及时喊停吗? ;